袋棍球(Lacrosse),在香港稱作棍網球。或許你對這項運動感到陌生,但可以從他的名稱大概推想出它的樣貌,球員手持頂端設有網袋的桿子作為持球工具,以「運、傳、接、鏟、射」的動作互相爭奪球,以攻進球門為目標,過程中容許合法的身體碰撞以進行防禦。是一項起源於北美原住民,重視速度、爆發力和身體對抗力、團體合作的刺激運動。


2020袋棍球校際聯賽

2020袋棍球校際聯賽(照片來源 :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提供)



台灣推廣袋棍球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有位來自香港的大男孩—關梓樺Tim,扮演了重要角色,2015年來台至今,都在袋棍球協會擔任推廣規劃、國際交流、技術教學等工作,現任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發展部經理,年紀輕輕來到異鄉推廣一項小眾運動,令人好奇關梓樺與袋棍球有什麼故事?


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發展部經理 關梓樺

(照片來源 :關梓樺提供)


關梓樺就讀香港大學時,接觸到學校特色運動之一的袋棍球,當時被這項運動的速度感、爆發力和團隊合作感所吸引,甚至代表香港一路打進了2014年的世界袋棍球總會(World Lacrosse)主辦的世界錦標賽。這場比賽不僅是一個選手光榮的記憶,更是一場氛圍感染。


關梓樺表示,袋棍球在各國都還是小眾運動,但正因為從事人口不多,就像個異國大家庭;場上是對手,場下是互相交流的朋友,大家都希望其他會員國能更好,讓袋棍球在各地深耕發展,並推廣至國際競技場。


關梓樺袋棍球選手時期照片

關梓樺選手時期照片(照片來源 :關梓樺提供)


友好的環境氛圍讓關梓樺也萌生了回饋和分享的心,因緣際會之下,關梓樺受到袋棍球協會理事長林雅貞邀請,帶著實戰經驗來到台灣,一開始擔任教練工作,近年隨著組織發展有成,身擔更多策劃推廣責任。


袋棍球協會成立於2014,從無到有,2017年已取得世界袋棍球總會的正式會員資格 ,成為第52個會員,讓袋棍球運動漸漸走入台灣校園裡,目前在台北、台中、台東三地共有三十多間學校設有袋棍球社團,從小學到大學皆有,並舉辦定期校際比賽和藍鵲盃。


2020袋棍球校際聯賽

2020袋棍球校際聯賽(照片來源 :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提供)


關梓樺表示「過去四五年來,我們主力在培育種子和基層推廣,近兩年教練和行政團隊逐漸到位,讓我們可以做更普及的推動。」提到未來的規劃,更是顯見關梓樺和協會的長遠用心,不只是球員培育,他表示袋棍球協會預計推動證照認證系統,也就是關於教練、裁判的培育,未來希望能拓展生根至各縣市都有專屬的協會,能夠自辦比賽。


袋棍球推廣教練

袋棍球推廣教練(照片來源 :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提供)



侃侃而談推廣規劃,年輕的關梓樺,其實接觸袋棍球運動至今還未十年,但角色的成長讓他逐漸有更多想法,他笑說當年來台灣其實想法很單純,就是想要分享這項運動。


「我也希望學生球員能設立目標,並且在這個運動中去找到自己的角色。」呼應關梓樺提到的,雖然袋棍球是小眾運動,但是一個友善共好的環境,大家會想著如何回饋讓這項運動有更多發展的機會。


袋棍球藍鵲盃

2020藍鵲盃袋棍球賽(照片來源 :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提供)



回顧這項運動帶給自己的轉變,關梓樺認為自己應該是角色轉換為推廣者後,能思考得更長遠,認為運動能給來孩子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因此更帶有教育與人格培育的理念,與理事長觀念越來越一致。雖然近年已經從技術教學轉為推廣的要職,選手背景的關梓樺還是不忘初心,表示「雖然已逐漸培養出本地教練,但自己希望還是有機會接觸到選手培育。」


uni–magazine訪問過不少體育專業選手,他們皆表示自己能從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中培養人格特質,因此好奇關梓樺,是否有從這項袋棍球這項運動獲得什麼啟發?關梓樺認為,孩子接觸袋棍球,培養的不一定是抗壓性,而是「不管在順境或逆境,都有往下走的動力。」


袋棍球暑期體驗營

袋棍球暑期體驗營(照片來源 :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提供)



推廣小眾運動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僅需要人力、資源甚至學校、團體機關支持,但最初的起源,就是推廣者不計辛苦的熱血付出。來台耕耘數年,是否有成就感的時刻?關梓樺表示,蠻開心的事是看到當年訓練的高中生球員,現已成為袋棍球協會的核心推廣人才!更多人加入,讓協會分工更精細,能做更多的事。


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工作人員

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工作人員(照片來源 :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提供)



近兩年因為疫情影響,袋棍球國際賽事皆停辦,但關梓樺表示協會來自各縣市的選手,都還是在防疫規範下保持練習,沒有懈怠。


東奧結束後,國際傳來一個好消息,國際奧委會正式投票通過對世界袋棍球總會(WL)的認可,這表示袋棍球未來有望成為奧運的比賽項目,關梓樺表示:「袋棍球運動在1904和1908年也曾經是奧運表演項目,我們知道國際總會一直在為重返奧運努力。」台灣方面也持續在為人才培訓做準備,一兩年前就開始因應奧運賽制而調整訓練。


2020藍鵲盃袋棍球賽

2020藍鵲盃袋棍球賽(照片來源 :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提供)



選手站上國際競技場前,需要的不只他個人的努力,背後還有許多人的推動與付出,就像來自香港的關梓樺,默默奉獻出一己之力,讓原本的荒蕪領域漸漸萌芽出更多人才種子。期待有一天,袋棍球選手們也能在國際賽寫下光榮時刻!


想了解更多台灣袋棍球相關訊息,請點選以下連結 :


中華民國袋棍球協會






eddy
Eddy

UNI-MAGAZINE|為運動而生的數位媒體,每份專業與熱血都值得被看見。

香港點擊加入WHATSAPP聯繫客服 台灣點擊加入LINE聯繫客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