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保齡球有著一絲熱情,那麼你可能會對這位保齡球高手感到熟悉!
鄭行超從青少年時期的保齡球新星到成為台灣國家隊的核心,再到擔任聽障保齡球隊教練,他的職業生涯橫跨了多個層面,展現了運動的多面性和深遠影響。
本篇專訪將帶你探索鄭行超如何將初學者的好奇心變成對保齡球的終身熱愛,以及他是如何把這份激情和專業知識轉化成為教練的智慧,不僅影響了他自己的生活,也激勵了下一代的選手。
啟蒙之路:從早年探索到成為國手
鄭行超的保齡球生涯始於他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在父親的影響下,他從九或十歲起便開始在保齡球館與父親一起打球,初期僅為娛樂,逐漸發展至競賽層面。鄭行超回顧說,父親不僅是他的第一位教練,也是早期激勵他參加青少年賽事的關鍵人物,這些經歷逐步培養了他的競技精神和技術。
國中和高中階段,鄭行超的訓練變得更加專業和系統化。特別是高中時期,他加入體育班及學校保齡球隊,這一轉變極大地影響了他的生涯。他分享道:「高中時接受的體能訓練十分嚴格,與擊劍和射箭隊的學生一起訓練讓我初期非常吃力,但很快我就明白了體能訓練對提升競技水平的重要性,這讓我的成績得以顯著提升。」
在國際賽場上取得的驕人成績
2005年,16歲的鄭行超加入成人國家隊,並在新加坡國際公開賽展現出色的競技才能。這場比賽不僅提升了他的國際知名度,也增強了他的自信和實戰經驗。他回憶:「那是一次重要的學習機會,讓我得以與各國頂尖選手一較高下,對我的職業成長至關重要。」
在2011年東亞保齡球錦標賽和2010年世界錦標賽中,鄭行超同樣取得顯著成就,其中世錦賽銅牌特別令他驕傲。他說:「東亞錦標賽雖然我奪得金牌,但世錦賽的銅牌更具意義,因為它證明了我在世界級比賽中的競技水平和實力。」
推動台灣保齡球發展與青少年才俊培育
鄭行超對於保齡球在台灣的發展持樂觀態度,尤其看好對青少年運動員的培養。他觀察到,近年來青少年參與保齡球的人數逐漸增多,這對該運動的未來發展極為有利。他指出:「保齡球在台灣曾經非常流行,儘管之後經歷了一段低潮期,但現在許多年輕人重新加入這項運動,這是一個非常正面的趨勢。」
特別是曲球技術,在台灣的普及和接受度正在增加。曲球是保齡球中較少見的一種技術,在台灣長期被忽視。鄭行超說道:「當年在保齡球國家隊中,只有我專攻曲球技術,其他隊員都是使用飛碟球。如今,曲球選手的數量已與飛碟球選手相當,這標誌著我們在保齡球技術多樣性方面的顯著進步。」
他強調教育和技術傳承的重要性:「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要教年輕選手如何打球,還要讓他們了解球道的油路變化,這對比賽成績至關重要。現在我們能夠將更多的技術知識和資訊傳遞給年輕一代,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和進攻。」這種教育方法確保年輕選手能在國際舞台上更好地表現自己的技術和策略。
特殊教練角色:指導聽障選手
從2022年開始,鄭行超接下了帶領聽障保齡球隊的重責大任,這不僅是他職業生涯中的全新挑戰,也是一次深具意義的人生體驗。在討論他與聽障選手的合作時,他表示整個過程既順利又充滿了成就感。他說明道:「這些聽障選手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非常出色,我的主要職責是向他們介紹和教授那些他們可能不太熟悉的專業保齡球技巧和比賽策略。」
鄭行超在訓練聽障選手的過程中面臨了溝通這一重大挑戰,特別是初期由於他不精通手語,溝通非常依賴手語翻譯的協助。為了克服這一障礙,鄭行超創造性地開發了一種新的溝通方式。他分享道:「我開始使用保齡球的顏色和一些基本的手勢進行指示,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溝通的效率,也顯著減少了由語言障礙引起的誤解。這使得訓練更加直接和有效,並使選手能夠更快地掌握必要的技能。」
面對國際賽事的準備策略
作為教練,鄭行超深知國際保齡球賽場的競爭激烈。他特別強調全面準備的重要性,尤其是選手對多變球道條件的適應能力。他透過讓選手在不同油路條件下實戰演練來增強這一能力,這不僅提升了選手的技術,也增強了他們的比賽適應力。「每種油路都有其特點,理解並適應這些變化對國際賽事的表現至關重要。我們的訓練目的是使選手在任何條件下都能保持最佳狀態。」鄭行超分享了他的訓練理念。
此外,鄭行超非常重視與選手的關係,他認為像兄弟姐妹般的關係比傳統的教練與選手關係更有效。他以輕鬆的方式與選手互動,這有助於消除隊伍中的緊張氛圍,使選手在比賽中更自然地發揮。「作為教練,我喜歡被視為可靠的學長,這種關係有助於建立真正的信任和支持,使我們能夠共同面對挑戰。」鄭行超分享了他的人際交往理念,展現了他對培養優秀選手的全面考慮。
角色轉變:從競技場到教練席
在轉變成教練後,鄭行超發現自己對於這個角色有著無比的熱情和認同。他欣賞在選手的運動生涯中扮演的指導和支持角色,並且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成為教練讓我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來影響這項運動,這是非常值得且充實的。」鄭行超如此描述他的新職業道路。
鄭行超強調,儘管他的職業重心已經轉向教練工作,但他仍然積極參與比賽,以保持個人的競技狀態和技術水平。「我希望能夠保持在運動中的活躍和參與,這不僅能讓我保持與運動的聯繫,也能為我帶來個人的樂趣。同時,這也有助於我作為教練更好地理解選手們在比賽中可能面臨的各種情況。」
展望未來,鄭行超希望能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教練事業,同時不放棄作為選手的身份。「我的目標是在教練領域裡持續成長和創新,同時享受比賽帶來的刺激和樂趣。我相信這種雙重身份將使我能夠更全面地貢獻於保齡球這項運動的發展。」通過這種多面向的參與,鄭行超不僅在培養新一代運動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保持著自己運動技能的精進,確保自己在這項運動中始終處於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