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不要讓身體的缺陷影響自己的可能性|香港輪羽一哥 陳浩源 Daniel

1251 瀏覽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出現不少殘疾軍人。1944年,英國神經科醫生Ludwig Guttmann開始透過運動為這些因戰爭而傷的人們進行復健,讓他們得以恢復自信。1948年,Guttmann舉辦了「Stoke Mandeville Games」,第一屆輪椅運動員比賽,後來這項比賽逐漸成為國際性賽事,也就是現在的Paralymics。隨後,第一屆Paralympics 於1960年在羅馬舉行,自從那時候開始,Paralymics 與奧運一樣,每四年舉辦一次。

Paralympics 結合了 「Paraplegic(半身不遂)」和「Olympics」兩字。“Para”在臘文中有「在…一旁」之意,象徵與 “Olympics” 平行,兩者賽事並沒有高低之分,都是追求公正、平等的運動賽事。在亞洲地區,中國、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將Paralympics意譯為「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臺灣則音譯為「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無論哪種翻譯,對於這些傷健運動員而言,Paralympics 和奧運一樣,都是運動員嚮往的最高殿堂。如同香港代表隊選手陳浩源所說,他們將在這裡追求「更高、更強、更遠」的體育精神。

隨著2020東京帕奧的落幕,大眾開始注意到傷健運動員在各個項目傑出的表現,尤其是今年新增的項目,羽球,呼聲最高的香港代表隊陳浩源選手,經歷一連串激烈的賽事,最終奪得銅牌的佳績。

陳浩源 Daniel

「不要讓身體的缺陷影響自己的可能性。」

今年36歲的陳浩源,為香港首位及唯一的輪椅羽球運動員。男子單打輪椅羽球世界排名第二(2017-2021),曾參加大大小小世界賽事,曾於2019世界錦標賽及2018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奪得銀牌。在今年的東京帕運殿堂中,他突破強敵為香港摘下銅牌,令許多8點特別起床看他比賽的香港市民,有了最棒的回報。

更重要的是,他成功藉由這次機會,讓更多人認識輪椅羽球、關注傷健運動員。此外,投身運動領域的陳浩源決定重返校園,就讀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希望能透過自己的經驗和精進自己的在運動領域的知識,替傷健運動員爭取權利,幫助更多殘疾人士可以抬起頭,重拾自信。

陳浩源 Daniel

「在黑暗中,只有希望才能走出來。」

陳浩源二十三歲那年返回香港的路上發生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為了保命,救護員現場將他的左腿截肢。醒來後發現自己左腿不見的陳浩源,情緒崩潰,害怕自己無法融入社會。在醫院長達10個月的治療與大大小小的手術後,在家人與女友(現妻子)對他不離不棄、不停鼓勵他懷抱希望之下,面對無助和自我否定的陳浩源,最終戰勝恐懼,走上輪椅羽球之路。

陳浩源在受傷之前便是羽球的狂熱分子,受傷後的他在朋友的鼓勵下,重拾球拍,漸漸地找回自己的價值。雖然一開始很陌生,加上坐在輪椅的緣故,打球的範圍變小,難度也跟著提高,極具挑戰專注力與反應。不過,對於陳浩源來說,輪椅羽球是上天送給他最棒的禮物。成為帕運選手之後,陳浩源每週訓練至少三十小時,和一般奧運選手訓練時長不相上下。訓練項目包含力量、心肺耐力與球技。為了更靈活地在輪椅上移動,雙手和橡膠輪胎長期的摩擦下,指節破皮、起水泡、長繭,都是他辛苦練習的印記。

陳浩源Daniel

「家人是最強大的後盾!」

這趟帕運之旅,陳浩源最感謝的就是再次賦予他生命的媽媽以及最支持自己成就夢想的妻子。十幾年前的意外,倘若不是媽媽執意將他送回香港治療、妻子在他受傷後大力支持他成為運動員,沒有他們陪伴度過低潮,給予正能量讓他有動力往前走,根本不會有現在在運動場上發光發熱的陳浩源。

陳浩源Daniel

最後,陳浩源很感謝在帕運期間支持他的朋友,他希望大家在比賽過後能夠繼續關注傷健運動員。對於他們來說,大家的打氣留言、支持與認同,都是促進傷健運動員締造體育成就的最佳鼓勵。

2020東京奧運使全球再次掀起運動熱;2020東京帕奧再一次讓人們欽佩生命鬥士堅毅不拔的運動家精神。期盼所有運動員們,在2024巴黎奧運與2024巴黎帕運能夠將這段時間所累積的養分再次綻放成絢麗奪目的表現。同時,也預祝陳浩源能夠在2024拿下屬於他的金牌。

本文圖片來源:陳浩源 Daniel Facebook

快速跳轉目錄

✦ UNISTAR 眾星實業✦

 香港、台灣唯一跨境客製化熱昇華球衣運動服製造商,一件起定,專屬客製。

Picture of UNI-MAGAZINE
UNI-MAGAZINE

為運動而生的數位媒體,每份專業與熱血都值得被看見。

眾星雜誌